山东师范大学在2023年的录取分数线定为515分。该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作为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师范院校,山东师范大学由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参与了诸如国家高水平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培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重要教育项目。同时,它还是“中外高水平学生交流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11计划”以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接收校,被列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优秀单位,山东省的重点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名校。
其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1902年山东大学堂设立的师范馆,经过多次变迁,于1950年组建山东师范学院,成为山东省首所本科高校。1952年,齐鲁大学的部分自然科学系并入,1981年正式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截至2023年,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占地广阔,图书馆藏书丰富,设有众多学院和本科专业,以及多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学位授权点。作为知识的宝库和思想碰撞的舞台,大学教育旨在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训练,培养学生深度研究兴趣,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中心,也是推动学术研究的重地,吸引了全球顶尖学者和科研人才。通过持续的研究,大学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不断在知识的传承与创新中探索新领域,解决实际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预计在六月份公布2023年的拟录取名单。该校坐落于山东省会济南,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学府,由教育部与山东省政府联合共建。学校在多项国家项目中享有盛誉,如高水平研究生公派、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培计划”等,同时参与了卓越教师培养、国际交流计划以及各类创新实践项目。
山东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设立于山东大学堂内的师范馆,之后历经多次变迁与发展,直至1950年在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了山东师范学院,成为山东省首所本科高校。1952年,学校合并了齐鲁大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系,并在1981年正式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千佛山和长清湖两校区,占地面积超过3850亩,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丰富的馆藏资源包括342.8万册纸质书刊和141万册电子图书。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和67个本科专业,设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了1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19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2831人,其中专任教师2119人,学生总数包括25375名本科生和8412名研究生(包含610名博士研究生)。
山东师范大学预计在2023年6月公布新生录取名单。该校坐落在美丽的山东省济南市,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学府,由教育部与山东省政府共同支持。学校在多项国家级项目中崭露头角,如高水平研究生公派、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国培计划”等,同时参与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际交流项目以及各类创新教育改革。
山东师范大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1902年设立于山东大学堂内的师范馆,随后独立发展为山东师范学堂,并在1944年成为山东省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以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部学校为基础成立了山东师范学院,成为山东省最早设立本科教育的高校。1952年,齐鲁大学的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系并入,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学科阵容。1981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
截至2023年3月,山东师大拥有千佛山和长清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超过3850亩(约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丰富的藏书资源包括342.8万册纸质书刊和141万册电子图书。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和6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在科研方面,学校拥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2831人,其中专任教师2119人,学生群体庞大,包括25375名本科生和8412名研究生,其中包括610名博士研究生。
山东师范大学在2023年的录取分数线定为515分。这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高等学府,具有深厚的师范教育背景,是中国教育部与山东省政府共同支持的高校,参与了多项国家级教育项目,如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及“国培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该校还是“中外高水平学生交流计划”的成员,设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111计划”,并且是接纳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学校。
山东师范大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1902年山东大学堂设立的师范馆,历经多次变迁,直至1981年正式更名。学校目前拥有两个校区,占地广阔,设施完备,藏书丰富。设有22个学院和6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在科研方面,学校设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了1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以及多个硕士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大学的使命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学生,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中心,大学鼓励创新和探索,吸引了全球杰出的学者,对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大学也是知识传承和发展的摇篮,不断挖掘新领域,解决现实问题。